開始喜歡這個作家的作品其實是從一部香港電影開始的,那部電影是由陳曉春以及日本演員富田靖子跟莫文蔚(不過莫文蔚不是主角是很搶眼的配角)主演的,電影劇情是從吉本芭娜娜的這本[廚房]所改篇的。片名很偷懶,直接就叫[我愛廚房]

        說真的,電影沒有多大的卡司,也沒有震憾的聲光效果,可是劇情改的好極了,跟原著比起來豪不遜色,跟重慶森林濃厚的意識形態不同,算是淡雅的小品,卻一樣對了我的胃口,這部電影我在電影台重播時看了好多次。一直很想找機會把vcddvd買回家珍藏,可惜雖然導演是嚴浩(導過滾滾紅塵、太陽之眼等有名的片子),但這部片跟之前的片子類型很不同比較類似小品式的影片(卻讓我印象深刻),不管片名或電影封面都很不起眼就連劇情也是淡淡的,應該看的人也不多吧,而我始終沒有在唱片行或是專門賣電影的店裡找到過(就連網路也找不到有賣L),只能收藏原著小說了。


        就來介紹一下電影劇情吧,跟原著小說一樣,故事是從失去開始的,Aggie(富田靖子)失去了外婆,Lourie的父親兼母親Emma(嚴家英)失去了妻子進而作變性手術由男變女,Lourie(陳小春)自己後來失去了Emma,因為Emma的情人在知道內情以後與Emma同歸于盡。故事中的每個人都在失去,失去親人就像失去身體的某個部份一樣,卻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電影透過小品式清淡的拍攝手法,在優雅的鋼琴聲中開始也在鋼琴樂聲中淡淡隱去,就像印象派的畫風一樣,多了一種雋永的美感。(不過這部片也是因為這樣清淡在香港被非議了很久,也許觀眾還是習慣滾滾紅塵式的嚴浩作品吧。)


        我真是愛極了片中喜歡吮別人的耳朵,聞的出雨的氣味,坐在涼亭上伸手抓取月亮的女主角了,她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找到生活的意義,也帶領了男主角走出了失去的痛苦,誰說失去一定要轟轟烈烈,悲劇式的哀愁才算美,如同原著小說對喪失及傷害的痛苦是用淡淡的筆觸刻劃也別有一番風情。廚房是生活中的必需,人最原始的食欲必需靠它滿足,我想Aggie喜愛著生命的,她在做料理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呼吸的節奏跟生命的步調。


  電影中有一幕很特別,Aggie有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很特別的夢,在夢中她跟男主角兩個人來到了外婆家將外婆家的地板擦的乾乾淨淨的,月光很美,照著地板,有一股說不出的沉靜感受。醒來後,她跑到廚房喝水看見了一臉疲憊的男主角,在閒聊下發現了彼此做了同樣的夢,兩個人在夢中打掃了外婆的房子,醒來感受到相同的疲累,兩人之間被一個名叫命運的線緊緊纏繞著。這段除了表達了她跟男主角之間的牽引,也帶出了她走出外婆去逝後茫然的情緒。很輕很淡的拍攝手法,影片中的月光深映在我心中,我多渴望也能伸手觸摸住月亮的尾巴啊。 

        故事的最後是,她和他終於再次相遇,在長長的旅途中,他們發現了彼此的心意,也共同走過人生的幽谷。


小說的文字自然是更加細膩感人,不過電影中增加了一些情節,讓小說無法在電影中表現的情感透過某些畫面傳達出來,就像冬天裡的草莓蛋糕一樣,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幸福感覺。這部片沒有撒狗血的劇情刻劃,男女主角間的愛情是用一種淡然的手法表現的,卻跟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一樣有種沉靜的美感。也許這就是吉本芭娜娜的魅力所在吧。有機會,不如也找個悠閒的午後,曬曬金黃色的陽光,看上一本吉本芭娜娜的小說,也許你也會跟我一樣無法自己的愛上她的書、她的故事。





當悲傷達到飽和,連淚水都乾枯的時刻,我在兀自發亮的廚房裡鋪上墊被,然後像萊納斯一樣地緊緊裹著毛毯睡去。我知道我可以在那裡安度著漫漫長夜,迎接黎明。我只想在星空下入睡,在曙色中醒來,此外一切都無所謂。--吉本芭娜娜<廚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yuk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